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全部 1152 公司动态 383 行业动态 379

真没想到(什么是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署报告:政府与寄生虫的奇葩“搞钱术”,合规性与审计,

时间:2025-07-09   访问量:1001

来源:法经网

每年六月,是一年一度的国家审计署“放榜”时间。

20年前,每逢此季,必然刮起审计风暴。如今媒体凋零,焦点分散,老百姓似乎鲜有翻看那几十页枯燥无味的报告。

2025年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法经网组织同事学习,发现太多辣眼、匪夷所思的奇葩操作。

无论各级政府部门,或者是寄生其上的“二政府”,又或是企事业单位,大家横直一条心:搞钱。而搞钱之术堪称各怀绝技。

监守自盗,习以为常,背后是多少韭菜的家底被收割。本文无法将审计报告整体录入,只能挑选那些最奇葩的案例。

如未“多次延退”,他本应15岁退休

审计报告揭露,山西蒲县疾控中心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超前退休:一名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的档案层层过审,直到顺利“退休”。

如果不是反复涂改,从而多次延期,这名职工可在15岁退休。审计之时,他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达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实际上,全国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等提前退休,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人均骗领养老金18.34万元。

审计同时发现,2009年至2024年,16省90家中介通过伪造劳动合同、仲裁书等方式,帮助两万多名条件不符人员违规参保,以基金损失为代价,换取中介或个人谋利。

比如,哈尔滨市阿城区一中介,自2019年以来长期向4名公职人员行贿,通过在材料审核、劳动仲裁等环节造假,至少为不符合条件的271人违规办理参保,预计形成基金支出损失1.15 亿元,该中介获利400万元。

本该工作的人,违规养老;本该养老的人,却没有得到保障。

审计署报告提到:“数百万人重点人群297.43万名漏保脱保等。其中:23省的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等47.7万名应保未保;21省的249.73万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应补未补”。

406亿养老钱被挪去“填坑”了

比较辣眼的一条是,审计署的报告称,全国13个省把406亿城乡居民养老金用来偿还政府债、填补“三保” 窟窿。

何为“三保”?按这几年的政策,就是“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当然,前两者才是重点,“民生”这一项如今反而要来“保”前两条了。

说难听点,就是地方财政揭不开锅了,转头盯上了老百姓的活命钱。审计报告揭露:23个省有47.7万困难户和灵活就业的兄弟该参保没参保,21个省249万失地农民的养老补贴该发没发。

更离谱的是,全国297万该参保的人被漏保,这数字背后,多少大爷大妈夜里躺着合计:明天的馒头钱去哪儿弄?

公务员的工资得发,办公楼的电费得交,可欠的债像座山压着。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养老金是专款专用的救命钱,动这笔钱就跟饿急了啃自家房梁一样,既解决不了短期的饿,长期还不导致整个房子塌了?

中央媒体“花式搞钱”

中国商报社的所有记者被吊销,采编人员重新签署协议,集体转岗为经营人员。这是2025年新闻行业最劲爆的消息。

不过,当国家审计署的报告一摆上台面,大家都心领神会,毕竟同为一丘之貉。

审计发现,9个部门的13家媒体和文化出版单位,通过贩卖书号版面、搞有偿新闻等谋利9879.29万元。

最典型的案例是民主与法制社,其要求下属的记者站,不仅要搞新闻采编,还有发行报刊的经营活动,发行业绩直接纳入记者站的年度考核。本是负责真相的记者,成了背负KPI的销售员。

民主与法制社是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央级新闻事业单位,目前下辖《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民主与法制网等媒体,以及直呈中央政法委的《要情专报》。

审计报告显示,民主与法制社下属记者站,共有24名工作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总数高达50家企业,人均超过两家公司——这应该还是明面上的。

白天写稿监督社会,晚上当老板赚钱。这可不是民主与法制社一家所为。

中国计生协会,计划生育虽然不用搞了,但不妨碍搞钱。2022年至2024年,所属《人生》杂志社向各地基层组织摊派订阅杂志,取得收入3847.37万元,其中2024年1216.65万元。

“有偿新闻”是老掉牙的生意,但从未被舍弃,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商务部旗下的国际商报社,通过代理商搞有偿新闻,取得收入1654.79万元;国家药监局主管的《中国医药报》社,为企业有偿刊发宣介文章,收入2426.07万元;税务总局的中国税务报社,未经批准搞全国性评奖,向全国八个省市的税务机关收费434万元。

这些媒体“国家队”本应该做啄木鸟,如今却成了寄生虫。它们忙着把守门的钥匙配了一大串拿去换钱,你还能指望它们看守什么?

“二政府”的敛财术

审计发现,11个部门的12家协会学会等,通过在论坛中为企业品牌推介等不当获取收入3.08亿元;3个部门的4家基金会,打着慈善旗号营利等3.41亿元。

另外,11个部门和60家所属单位通过违规开展活动收费1.88亿元。从审批程序看,9个部门和52家所属单位的100个活动未经审批或规避审批。

这些协会、学会、基金会,就是所谓的“二政府”,实乃寄生虫。你说老百姓苦,企业家难,可是,这些“二政府”的小日子似乎并不差。

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所属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自2018年以来会同两家省分行,强制要求5655家商业银行网点参评“服务达标认证”,并收费3152.11万元。从评选质量看,3个部门和6家所属单位在8个活动中搞全员得奖、为资质较差者放宽评审条件等。

中国科协的玩法更绝。2023到2024年,它主管的117个学会,违规举办771个论坛活动,平均每个学会办了快7场。其中737个论坛,直接冠上“中国”“国际”等高大上的名头。

国家要求清理评比表彰活动,农业农村部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玩法灵活,把原来活动里的“示范”“典型”等敏感词改成“领跑”。帽子一换,活动照办,近300万的宣传推广费照收不误。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在敛财这方面焕发出年轻人的活力。先后搞了364个论坛活动,向企业收取与品牌推介挂钩的费用,总额高达1.36亿元,其中经济下行明显的2024年,也收了4486.77万元。

上述这些场景,让我们想到什么?无论企业还是个体,就像捆在床上不能动弹,身上插满了管子。这管子不是给你输送营养,而是直通它们的嘴,被它们一点点吸干。而且,它们似乎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一篇:硬核推荐(字节员工福利)字节员工晒工资单遭开除引热议,法律合规性需视保密制度与劳动法综合定,合规性与审计,

下一篇:居然可以这样(上市公司内控管理)机构发布上市公司内控白皮书 建言构建监管侧、企业侧与审计侧协同共治新生态,合规性与审计,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