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43岁的宋先生。宋先生自幼年起,便发现自己的眼睛存在向外偏斜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病情更是日益加重。抱着重获清晰视界的希望,他找到了科室主任杨秋艳寻求专业的诊疗。
门诊检查过程中,杨秋艳主任仔细检查后发现,宋先生的视力情况不容乐观。其右眼裸眼视力仅为0.06,即使佩戴-7.00DS/-2.75DC×5°的眼镜,矫正视力也只能达到0.6;左眼裸眼视力0.15,戴镜-5.00DS/-0.50DC×165°后,矫正视力为0.8+。进一步的眼位检查显示,在33cm看近时,他的眼位向外偏斜达到了90三棱镜度,5m看远时,眼位向外偏斜更是高达100三棱镜度。更为严重的是,宋先生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遭受破坏。经过全面评估,杨主任明确诊断其患有先天性外斜视,同时还伴有双眼弱视、双眼屈光不正。
完善一系列严谨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后,杨秋艳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精湛医术,为宋先生实施了斜视矫正术。手术中,左眼外直肌后徙 7mm,右眼外直肌后徙 6mm,右眼内直肌缩短 7mm,整个手术过程进展顺利。术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下,结合术后验光配镜以及针对性的双眼视功能训练,宋先生的眼位现已恢复正常,曾经受损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正在稳步恢复中。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针对先天性外斜视进行了专业科普。她指出,先天性外斜视属于先天性疾病,通常存在家族遗传因素,大多在出生或出生后六个月内发病。这种病症多为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较为少见,且斜视角往往较大,单纯依靠配戴眼镜无法实现矫正。由于缺乏双眼单视的先天性条件,先天性外斜视对视功能的危害极大,患者常表现为双眼视功能不良,无同时视及融合能力,视网膜对应关系缺失。
多数患者双眼可交替注视,而存在一眼注视不良情况的患者,很可能合并弱视。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涵盖眼外肌肉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缺陷,或是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等。同时,先天性外斜视还常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垂直分离性斜视、A-V 型斜视、眼球震颤、神经系统异常和颅面畸形等病症,患者的立体视和双眼注视功能普遍较差。杨主任强调,对于先天性外斜视,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并且建议在知觉异常形成之前尽早进行手术矫正眼位,以此来恢复双眼视功能。